现在的位置: 首页 > E研故事 > 正文

感受发自心灵的震撼—读天童荒太的《永远是孩子》 by:土根儿

2005年12月03日 E研故事 ⁄ 共 4845字 ⁄ 字号 感受发自心灵的震撼—读天童荒太的《永远是孩子》 by:土根儿已关闭评论 ⁄ 阅读 7,520 views 次

    由于这个月省吃俭用,到了月底时总算留下了些闲钱,抱着长时间没有买书的失落感跑进了书店,在抢购一番后不其然看到了书架上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永远的孩子》。

5445f708f2dcc89a0b7b8254

      关于这部作品,前些日子在DVD碟报上无聊时是略有注意到的,说原著是获得日本第5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大奖的作品,描写三个幼年受过虐待的儿童17年后再度相逢时发生的一连串感人故事云云,看着外封那种暗色调的包装以及几个截图画面给人带来的灰暗感,想起自己对日剧实在打不起什么兴趣,所以也没太投入精力。

      然而刚看到群众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的封面时立刻就被吸引了,白色封面上的一个分镜里,浮现出水粉风格的山坡和布满浮云的天空,一种浩大深远又空灵舒畅的感觉沉淀于中,让人有种不自觉想阅读阅读的冲动。于是拿起来略微翻了几翻。看到“日本超感犯罪心理小说”“描写无可挽救的现代人心灵复活”等字样,哦……又是一个社会派。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日本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并不是非常感冒,虽然略有研究过,但每想到那些看了以后郁闷到极点的作品——以森村诚一那老家伙为例——通过本以让人心悸的犯罪来描写更加让人绝望的造成扭曲人性的阴暗社会,这实在是叫人有些无法忍受了。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有那么多纯文学小说摆在那边,犯不着再让推理小说这种本该是娱乐性质的“俗文学”去凑这个热闹吧。所以近几年来,看到日本产的推理小说,终究是有些提不起兴趣来。

     不过这回,在看了小说封底上附的日本几个评论家对此书的短评后还真有些起意了,写得真叫那个动情呀。“只要我活着,就会反复阅读”,“残留在心底的难以名状的快感”,“近十年来最好的小说”……切,我又不是没看过EVA什么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看看吧。掏了三十三块钱,把这么一本封面看起来满舒服,评论看起来怪煽情的书拿了回来,虽然并不是真那么抱有期待。

      结果事情还真就这么发生了,只看了前两章,一种不得不把作品读完的冲动已经在心底成形,随着阅读进度向前迈进,这样一种冲动不断强化,直到第三天凌晨三点读完全篇时,便化为泪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这本厚达622页,共记56万余字,很可能是迄今为止翻译到中国的最厚重的推理小说,以一连串的悲剧,实实在在让人感受到了生存的痛苦,以及生命的美丽。

      故事开始在西日本最高峰的途中,三个孩子抓着铁链,在如刀切般垂直的北坡上攀爬着。为头的女孩叫久坂优希,她是来四国的双海儿童医院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即将出院的时候,她随着医院组织的活动参加了这场登山。据说,只要登上这座神山的最高峰,就能“被神洗清罪孽拯救自我”。渴望获得新生的少女因此放弃了从安全的山道登顶的团队行动,改从险峻的北坡上山,她坚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洗涤。跟在她身后的,分别是在精神病院里外号叫长颈鹿和刺猬的孩子,为了保护唯一知道彼此秘密,也是喜欢的女孩,两人随着优希一起向灵峰攀爬着。

     站在灵峰的顶端,三个孩子沐浴在自然极顶的风中,体验着“永远的拯救”,而当他们一起下山时,便将执行一项重要的计划……

     十七年过去了,三个孩子已经长大,各自有了工作。优希当了护士,曾经被叫作刺猬的笙一郎成了律师,而长颈鹿梁平当了刑警。自从十七年前劳燕分飞,三人表面上没有进行过联系。但是,彼此间坚韧的纽带,依然把三人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优希的弟弟聪志进入笙一郎的事务所,以及梁平到医院探望被猥亵的孩子导致三人的重逢,一连串悲剧齿轮开始慢慢的转动了。

作品看点:

1:罪与救赎的双线交合

      印象上,在推理小说中“双线并进”的叙述手法不能算常见,毕竟这对于把握作品的节奏感要有很强的功力。而这部以十七年的差距为断层进行交替描写的《永远是孩子》,可以说是非常自然的把不同时空中的一次次社会经历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交织起来展现到读者面前,由于时间,空间的不断交错,作品本身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张力。而两条线始终相互映照的悬念设计也让读者欲罢不能。随着作品慢慢展开,优希等人小时候渴望救赎,长大后背负罪恶的微妙关联,通过交织的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优希三人为什么会有精神障碍?长大后的他们为什么彼此不敢相互正视?十七年前灵山上三人到底做了什么?聪志一直追究着的家庭真相又是什么?迷团一个套一个的呈现眼前,当真相渐第展露时,心如刀割般的悲痛便把读者带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震撼之中。
    曾经做出那样罪恶的事,然后心安理得的在家庭中活了下来。背负着强烈罪恶感的优希只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护理老年痴呆病人的事情上。对弟弟永远是谦让的,因为弟弟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不能让他知道;对母亲是矛盾的,只因为十七年前发生的一切;对刺猬和长颈鹿,这两个曾经心心相印的朋友,现在却无法坦诚相待。一边对自己说着:“像我这样的人,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的同时,一边将生存下去的动力寄托在纯洁无暇的弟弟身上,寄托在十七年前的那棵大楠木下。这是一种多么卑微的情感啊,但正是这样卑微的情感,却始终真挚得让人窒息,让人感伤,让人动情。

     对于一部悬念设计非常成功的作品,过多的透露故事情节无疑会导致阅读兴趣的下降。但在此依然还是要提醒读者,阅读《永远是孩子》的时候,永远不要为一时产生的心灵波动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作品始终在强调着一句话:“世界上,受苦的并非只有你一人。”

抱歉!评论已关闭.

EVA研究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