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考菲尔德的室友对他说:“嘿,要是你拿tmd的宗教开玩笑的话。。。”
记得有本小说《耶稣最后的诱惑》,对基督教的经典做了惊世骇俗的解构:耶稣在神性复苏前,他还丢不开尘世的种种诱惑,直到他的信徒犹大以背叛来“死谏”,耶稣才抛弃了凡间最后的诱惑,望见天国之门。
也记得渚薰那灿烂的微笑,对真治那伤痕累累的心来说,无异是黑暗中的曙光。理解我吗?请重视我吧!可是,就是这个微笑着的渚薰,带来了使徒最后的惩罚。真治的现实世界已经轰然倒塌了,最后的希望成为了泡影。亲手杀了最爱的人,这个残酷的世界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了。既然外面的真实排斥他,那么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吧。利用真治残缺的心来补足这个世界,seele赢了。
若真治是末世的救世主,可能渚薰就不自觉的成为了犹大:还有什么比自己深爱的人背叛自己更大的打击呢?“我等着你呢,来吧。”是不是因为这样,才“值得为你付出好感”呢?伴着贝多芬第九的激昂旋律,真治心中的爱与恨正激烈的碰撞。被人理解的希望已成泡影,渚薰的死更把他钉上了负罪的十字架。
坎特伯雷讲有seven deadly sins,而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学会了隐藏自己的内心情感,若要有guilt,必定是将它压抑在外表的innocence之下。所以,即使表面上很高兴,也许自己本身是在哭的,痛苦就在于此。现代若要有救世主,必定是让众人在内心得到解放,找到真正的自我。无怪真治的内心如此压抑痛苦,世间的烦恼需要救世主一人承担,从宗教的意义上来看,不可简单的说真治心理变态。而若非渚薰以死斩断真治最后一丝眷恋,恐怕真治还在自我厌恶和空欢喜中不能自拔。
成神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无怪乎通往天界的路途充满了剑与火。若要和纷繁的大千世界诀别,耶稣还得靠犹大为他断却退路;渚薰的死,给无望的救世主作了ablution。非得抛弃最后的诱惑,才能叩响珍珠门。
eva是严肃的,它可以解构传统的宗教正统,但要给它赋以更具现实意义的内涵。在庵野的心目中,当耶稣和他的门徒围坐在打翻的盐罐前面,进最后的晚餐时,犹大不是瑟缩在一旁惶恐不安,或许,还带着宿命的神秘微笑,眼中映着老虎,在细嗅蔷薇。
Tchaikovsky作品集:F小调第四交响曲,《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