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福音评论 > 评论感想 > 正文

回首还是“她”?-对《Evangelion》的一些看法 by: Car_man

2004年05月17日 评论感想 ⁄ 共 3110字 ⁄ 字号 回首还是“她”?-对《Evangelion》的一些看法 by: Car_man已关闭评论 ⁄ 阅读 2,303 views 次

最初看这部片子是在1999年,当时是在一个朋友家里无意间瞧到的,随之也就坐下看了一会儿。记得那是关于明日香遭到FIFIHTEENH ANGEL ARAEL的精神攻击的一段,时间不长大概只有10分钟的样子。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原来动画竟还能拍成这个样子,完全可以被定成R级的狰狞和血腥的画面配着亨德尔《弥赛亚》中“哈里路亚”清唱有着勿庸置疑的感观冲击力。之后,也就很自然地开始留意这部片子,断断续续在不短的时间里总算是看完了全部TV版和电影版系列的《Neon Genesis Evangelio》。随着了解的加深,也发现这部片子所拥有的强悍影响力不仅横扫日本票房,更是风靡国内,近几年甚至在欧美市场也是成为了一支奇葩。最近笔者还在家附近的音像店里看到了最新推出的所谓RENEW版本,标价更是吓人,单片DVD装卖到30美元,老美们却也是趋之若骛。一部近8年前推出的片子,直到今天仍然受到如此关注,乃至再三地推出相关新版本、新产品,的确足以说明此片的成功和与众不同。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自己并算不得一个所谓“EVA迷”,更谈不上拥戴,而只是比较关注而已。这就如同自己虽然不是球迷但是国家队输球也会扼腕一般。就笔者个人而言《Neon Genesis Evangelio》的成功是商业以及技术上的。当然单就这两点而言也已经巨大的成功了,这丝毫不如容否定或是忽视。制作方拍片首先必需考虑的就是市场问题,舍此所谓“艺术性”根本无从谈起和继续。黑泽明也只有拍出了《罗生门》、《七武士》这样既叫好更叫座的片子,才有可能和资本在晚年拍出了纯艺术性和自我精神体现的作品《梦》,斯皮尔博格也只有造就了《ET》、《印地安那•琼斯》乃至《拯救大兵瑞恩》这样辉煌的商业奇迹,才能够毫无顾及地去拍摄“自己满意的真正科幻片”《AI》而不必关心所谓票房的好坏。但是所谓的“好电影”“好片子”恐怕并不仅仅局限于进帐多少。如果是这般还需那些形形色色的艺评人、影评人作甚?大凡什么电影节、艺术节大家坐下来点钱论高低岂不是简单干脆?
其实商业也好,艺术也罢,只要尽心尽力就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自己环视国内外对EVA的评价有些过度,乃至是发展成了一种“造神运动”,动不动就大谈其间的深刻含义或是哲学隐喻。而作为监督的庵野,其最成功之处就是给整部EVA罩上了一层神秘玄疑的色彩。我们不妨先拨开这层厚厚幕帐,看看少了这件华丽外衣的EVA又或是个什么样子。就我个人而言,除去这些漂亮的包装,《Evangelion》就剧情而言实在是一部毫无特色与吸引力的作品。再典型不过的机器人动画,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敌人被有些神经质的软弱男主角一次又以此击败。至于穿插全片放幻灯片似的所谓“心理解剖与分析”,说句大不敬的话,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甚至觉得“这是不是制作方绞尽脑汁想出的成本节约法?”当然这种想法只是个人脑里突然冒出的感觉,大家尽可当作笑谈。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就心理描写上而言,此片也并算不得新颖或是杰出,这方面大友克样或是押井守的功力要深厚的多。
那么庵野的那件外衣本身又如何呢?笔者的回答是“大小正合适”。所谓神秘色彩,就是整部作品里充斥的宗教用语或是标志,含糊其词的各种符号通过影片庵野自己创造出来的种种“术语”,断断续续有强烈暗示性的画面拍摄等等诸如此类。通过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整部片子成功构建起了种种玄疑和诡异的气氛,正是这种气氛制造了对整部作品成功至关重要的最大要素-悬念和好奇心。但实际上庵野所作的不过是把一般大众并不太了解的一些犹太教喀巴拉教义以及一些基督教的东西照搬下来为他的片子润色而已。比如贯穿全片的所谓“使徒”,大部分使徒的形象和象征都是取自《圣经•伪经》也就是《Ethiopic Book of Enoch》(其实所谓“伪经”不过基督教会侮蔑的一种叫法,现在竟也成了此书的正式名字,颇为讽刺,不过,此与本文关系不大,暂且搁下不谈)。不过这些种种的借用中,对庵野的某些处理个人还是比较有保留。比如片中对所谓“使徒”的叫法,一般看过本片的都会知道片中的“使徒”相对应的英文名为“Angel”。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在中文还是日文汉字中都将“使徒”作为英文“Apostle”的译名,而非“Angel”。与所谓“Angel”在中文和日文对应的则都是汉字词语“天使”。所谓“使徒”指的是门徒或是传道者,一般也特指耶稣•基督最初的十二位传福音者。凡是读过《新约》的人也都知道其中有一章名为“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其讲述的就是耶稣门徒的传道生涯,他们和尚未赋予神性的耶稣一样都是普通人类。而所谓天使则一般指的是扮演上帝“信使”的角色,其首先就不是人类。所以,个人不知道庵野监督在这里的自我创造有何特殊用意,或是干脆不过是他自己的一个失误而已。其实这也无所谓,作为艺术创作本身没什么可以批评的,只是恐怕会让对前因后果不太清楚的朋友造成误解,简单地将天使或是使徒混为一谈。至于别的方面,像是什么使徒们动不动就轰出的“十字架”型的爆炸;片头初号机类似十二翼天使的形象;在片头和最后电影里都出现的犹太教里的“生命之树”图形;同样借用犹太教喀巴拉的所谓“绝对领域”;还有那杆取自基督受难的“隆基诺斯之枪”等等,所有种种所谓的宗教啊、神话啊、哲学啊,不过都是些噱头罢了,其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几年前摩砂雪在被问及《Evangelion》的宗教含义时,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掺进这些东西,不过是想让这片子和其他类似的机器人动画有些区别,在日本基督教之类的宗教并不是主流信仰,加进这些东西无疑可以让片子看上去更新奇有趣。”所以,片里的以上种种不过是为了全片的流畅和效果服务,至多为片子的美学效果增加效果而已。如果能从中看出什么哲学或是人生意义却也不是坏事。这就像是一个空瓶子,至于往里面灌什么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艺术本来就是两次创作的产物。当然这并不是说全片是一无是处地卖弄一些噱头,必须承认庵野在全片的情节切换、故事转承上绝对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画面上的处理单就前12集来说,在TV作品很很能找到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况且此片还是是摄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如此的水平绝对可以列为TV史上少有的佳作。不过也因为此,欣赏这片子的时候也就大可不必在乎是否能看懂这件“外衣”,如果还要去探究这件“外衣”的质地如何,似乎就有些寡谋自陷了。
其实《Evangelion》整部片子和最近也是很红火的《The Matrix》十分类似,就如同《The Matrix》借用一大堆什么“Free your mind”之类玄虚的所谓东方哲学概念哄得欧美观众神魂颠倒,《Evangelion》同样借用一些西方宗教哲学里得概念同样也把人们哄得如痴如醉。然而《The Matrix》拍到了第三集却是黔驴技穷又或是人民终于觉醒搞得晚节不保,相较前两集无论是评价还是票房都是一泻千里。这点上《Evangelion》要成功多了,连续8年仍然经久不衰,单就这点而言其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而且是巨大的成功。
说到这里,笔者似乎也有必要自我反省或是检讨一下,如果真的要宣称“自己完全不受这部片子影响的话”,自己似乎应该对其不感兴趣才对。然而,笔者还是在断断续续的4年内关注这部片子,终于在去年底看完了所有《Neon Genesis Evangelion》的电视和电影。看完之后,还要在那里煞有介事地反思一下,好像这样就能构摆脱看完后的“负罪感”,就如同看完周星驰的电影就必须找来一部严肃悲剧来平衡一下一样,最后以至于还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想来还真是一个绝大讽刺。哪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也不得不承认《Evangelion》是成功的。

抱歉!评论已关闭.

EVA研究站论坛

×